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多次强调要重视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对我国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近视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据国家疾控中心研究显示,在引发近视的各种原因中,除遗传、用眼习惯等因素外,不良的教室照明环境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60%以上在教室,学校教室照明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及视力健康。
2011年1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规定了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但目前,我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环境质量仍不乐观,很多中小学校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要求,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教室整体照明水平不高,教室采光和照明条件不足、光线偏暗;二是课桌照度均匀度、黑板平均照度和光源显色指数低于国家标准,光源色温值超标;三是照明设备老化、照明方案设计和设备安装不合理等。这些情况极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诱发近视和色弱等视力问题。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19年3月26日,江苏省出台《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学校教室视觉环境达标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为此,建议: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一、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程。采用先进的教育照明技术改造不达标的教室照明,全面优化中小学校照明环境。逐步以护眼效果较好的低蓝光、无眩光以及无频闪的LED教室灯与LED黑板灯替换现有教室普通照明灯,为有效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府要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办,制定我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计划,落实政府专项改造资金,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进行奖补,重点支持郊区农村学校的照明改造,逐步实现建成校的照明改造,明确新建学校教室照明设计验收标准。
二、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状况普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检测工作,摸清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方面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作奠定基础,为后期改造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三、加强对照明健康的宣传培训工作。加强科学宣传,定期组织教育系统相关人员参加教室健康光环境科普活动,提升对教室照明的关注度。加强对学校后勤装备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综合了解照明知识及相关标准要求,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