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产品市场空间布局日益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众彩中心)为龙头,天环谷昌冷冻品交易市场、新港粮油批发市场、高淳水产品市场等为支撑,以农贸市场为基础、生鲜超市和连锁门店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发展格局,为保障市场供应,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空间布局有待完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市场保障能力亟待提升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保障全市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安全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例,该中心2020年蔬菜和水果交易量分别达到了110万吨和87万吨,占到全市总交易量的70%和90%。如果一旦发生类似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因疫情影响被迫关停情况后,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市市民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
为此建议:市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安排,按照“集聚辐射能力强、现代化程度高、全国有影响力”的目标定位,再建一个政府主导、运作高效、管理规范、产品安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全市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1.立足贯通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链接一、二、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信息和冷链物流技术为支撑,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探索通过股权投资、PPP等方式进行市场投资建设。考虑在合适的区域新建一个占地面积为1000亩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2.新建农批市场应定位为区域性综合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主要功能是协同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主城区提供农副产品供应服务,以保障南京市市场为主,经营辐射半径控制在200公里以内。新建市场应采取公益化定位、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的运作形式,应用现代化交易方式,提高经营主体农产品交易效率、销售规模、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3.新建农批市场应当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电子交易结算、冷链物流配送、价格和交易信息发布、市场预测预警系统。结合服务功能拓展,考虑建立南京地区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网上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融合。同时,该市场要具备储备调节和应急保供的功能,成为我市肉菜应急储备和应急投放的重要载体。
4.新建农批市场应强化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交易场所、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营领域,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和流通品牌化,促进农产品以质定价和优质优价。二是大力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索证索票、信息传递与查询等管理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进程。三是大力加快现代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覆盖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大力推广经营模式创新,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特点,引入知名餐饮企业,建设现代化中央厨房,更加科学的保障市民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