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万进率队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情况审议意见后续落实情况,深入推进地名管理工作优化提升。
去年4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同年6月,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落实审议意见的报告。为加强跟踪监督,促进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这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回头看”。
视察组一行首先来到浦口区汤泉街道瓦殿村。近年来,瓦殿村积极响应《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行动部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有路无名”道路命名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这片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设置的9个路牌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不仅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更传承了当地的历史地名文化。凭借着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瓦殿村发展出了苗圃、特色手工丝带绣、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等多项荣誉,已然成为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地名管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和推动作用。
离开瓦殿村后,视察组前往老浦口火车站。这座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且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在2022年被评为江北新区地名文化遗产。江北新区在对火车站周边区域进行更新改造时,深度融入地名文化元素,设置了浦口天桥、浦口码头、津浦路等地名保护标志,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助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如今,这里正朝着江北新区最具文化氛围的文艺休闲街区迈进,彰显出地名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随后,视察组来到江北新区管委会会议室,观看南京区划地名界线管理系统演示。该系统作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行政区划、地名、界线界桩等多方面信息,构建了动态更新的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功能完备的子系统,实现了地名标准化处理、业务审批、空间查询等多项功能,有力推动了地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进程。
在座谈会上,胡万进对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和浦口区、江北新区落实《地名管理条例》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持续优化地名管理和命名工作,实现全领域覆盖,解决遗留问题,紧跟时代新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二是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加大对南京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三是加强地名研究梳理工作,坚决遏制洋地名泛滥、新地名趋同、文化符号错位等现象,维护地名文化的规范性和独特性,同时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四是密切关注《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动态,扎实做好前期调研,适时将《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立法项目,为地名管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叶斌,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一级巡视员张锦荣,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宋结胜,社会建设代表专业组组长徐慧,市人大代表马聪、汪联辉参加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