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目前正在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计划,这无论对于南京在全国贸易、消费领域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而言,还是对于未来南京都市圈以及作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要素而言,以及对城市影响力、对新兴产业集聚、对年轻人来南京留南京而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上海、成都、深圳、长沙等中心城市在商业创新、新消费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长沙举例,因其发达的夜经济和潮流消费文化而一举成为全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旅游城市,人头攒动的冬瓜山、五一广场、太平街等差异化特色休闲商圈,全国知名的“茶颜悦色”、“文和友”、“虎头局”等一众新消费品牌和创新消费场景,结合媒体的宣传,使得长沙在众多城市排名中脱颖而出,对年轻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大幅提升;而“魔都”上海向来就是国际国内消费品牌的必争之地,其在时尚潮流、消费产业与城市更新、载体创新、环境改造相结合能力方面不断提升,具有导向性的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几乎吸引了所有来华的国际品牌首店。包括上海时装周、YOHOOD全球潮流展、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在内的近千个大大小小的潮流时尚类、消费类、艺术类展览,以及遍布全市的大小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不断创新出彩的商业载体,使得上海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时尚消费之都。近年来,上海更是吸引了大量潮流、时尚、消费类品牌的总部从北京、广州等地迁移落户,形成了产业及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并与消费类互联网产业互相促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局面。
而南京其实一直有潮流时尚、消费产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全国示范步行街”夫子庙、老门东等传统、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圈与街区;还是德基、新百、中央等全国排名领先的商业载体;又或是南京大牌档、孩子王、熊猫电器、通灵翠钻等全国知名的品牌;以及全国第一的人均消费力和南京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的消费积聚效应。但相较于年轻一代对潮流时尚、文化消费的需求与爱好的调整、改变,无论是消费街区、商业载体的新鲜度还是新消费品牌及产业的发展,南京的商业显得传统,不够“新”,不够“潮”!无论是南京本地年轻人、南京众多高校的学子、还是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对南京的评价更多的停留在“历史文化名城、科教重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潮流时尚感、新鲜与活力明显不足,更是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新消费品牌和创新消费载体(街区)。
在2021年的市政府报告中,南京首次提出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并在商圈拓展、消费场景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方面设置了诸多目标,这让南京商业,尤其是潮流时尚及消费产业的从业人员、关心城市发展的市民都十分振奋!作为在中国潮流文化产业发展并领先了十几年的平台品牌“YOHO!”的创始团队、全球最大潮流展会“YOHOOD全球潮流嘉年华”的主办方,我们一直洞察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文化及消费观念变化,见证、参与并支持了中国本土潮流文化与国潮品牌的发展。在借鉴了国内外多个城市潮流消费品牌发展的经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潮牌主理人、设计师长期交流,尤其在2022年通过建邺区“西城–夜未央”24小时活力街区这一创新消费载体项目,与南京多个头部新消费品牌主理人合作、共创推进过程中深度沟通后,特提出以下“关于加大扶持和培养本土新消费品牌”的建议:
1、将扶持和培养本土新消费品牌列入南京市重点工作,并建议市商务局相关处室长期负责该专项工作。该项工作目标是发掘、鼓励、扶持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与有特色的、具有规模性拓展或某消费领域专业领先度的、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本土消费品牌。品牌类别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化。且既可以是新创立的品牌,也可以是老字号品牌的革新创新。
2、制定相应的本土新消费品牌支持政策。参考数字经济、文化等产业的扶持政策,市商务局可以牵头与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包括税收、人才、国有商办载体租金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并可与各区高新区既有产业政策保持一致,保证南京市政策相对统一的同时,支持各区新消费品牌及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新消费品牌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机构的发展,发挥产业平台的价值与优势。
3、设置重点本土新消费品牌扶持及培养标准,在“普惠制”政策之上,给予重点的和有潜力的新消费品牌更大力度和个性化的支持。在本土新消费品牌申报入库的基础上,市商务局可以定期对本土新消费品牌进行评级和认定,认定标准既可包括一定时间内门店数、营业额、纳税、员工等经营数据客观变化情况,也可通过第三方平台数据监测、行业专家评定、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市场调研等手段摸排市场反馈、品牌美誉度知名度等主观评价信息,从而更全面地对品牌可培养性进行评估。该评估数据应作为官方年度评定,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与特殊支持政策。
4、充分发挥政府及国有商业载体空间价值,鼓励和支持本土新消费品牌拓展门店。市、区商务局可协调沟通市属、区属商业载体或办公园区门面房等资源,给予经过认定的、不同级别的本土新消费品牌租金优惠或补贴,时间与金额可以在政策中统一明确,鼓励各国有资产方根据自身情况加大支持力度。未来可视本项工作拓展情况,与民营商业载体或运营商进行合作。若工作可更进一步,还可以帮助南京本土新消费品牌与外地国资或民营商业地产对接,对其到外市首店给予支持。
5、加大金融机构、资本的对接力度,助力本土新消费品牌高速发展。可以借鉴建邺区“餐饮贷”(新消费品牌贷)等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鼓励政府担保机构等参与和帮助本土新消费品牌与金融机构开展拓店用途的金融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并可以定期组织本土新消费品牌与资本对接的专场活动,帮助企业融资,对于融资成功的可给予奖励。鼓励市区基金与社会资本成立新消费基金,对于跟投或领投本土新消费品牌的,也可给予相应政策优惠支持。
6、与政府职能部门及专业机构联动,全面提升品牌管理者管理能力,帮助本土新消费品牌高质量稳步发展。市商务局可以定期邀请财务、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品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领导,给企业负责人授课,提升企业及品牌管理能力的同时,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全面支撑本土新消费品牌的长期发展。
7、与市委宣传部、广电出版局等部门联动,组织本地及全国性的官方媒体,有针对性地对本土新消费品牌进行宣传。更可与潮流时尚、生活方式等专业媒体,抖音、快手、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类媒体联手,每年组织不同定位的南京本土新消费(品牌及场景)营销活动,通过官媒、专业媒体、自媒体和网红、普通消费者等进行不同层级、广泛覆盖的宣传。
8、成立金陵新消费品牌联盟,定期组织丰富活动,推动本地新消费品牌及产业发展的同时,吸引外地新消费品牌落地与创新发展。在市商务局的领导与支持下,联盟可以通过学习、互访等形式,通过组织论坛、年度评选、新消费节庆等活动,打造南京本土新消费品牌积极健康的发展生态和开放共赢的形象。
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仅是南京奋斗三年要争取的目标,更是体现了南京“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长期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而本土新消费品牌的创新发展与“生生不息”不仅仅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核心的一部分,更是南京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若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南京及南京都市圈的巨大消费潜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全国领先的高校学生数量和旅游人口基础,及早规划和制定政策并不断优化,调动品牌和创业者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相信可以取得繁荣商业、产业,吸引年轻人群来宁留宁,提升南京城市活力与知名度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