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饮行业无序审批,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全市约42000家登记在册的餐饮企业,无证经营的约有10000家,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约60万,2017年的全行业营收约360亿元,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大的事,南京的餐饮业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产业,与老百姓天天相关。国外的经验是对一定地理位置范围内,一定的消费人口范围内只审批一家餐饮,保证餐饮企业的经营和收益长期性,而且对于火锅、西餐、小吃、甜点、商超、大型综合体等业态品类都有规划,不重复建设,不重复审批。而我市餐饮普遍无序审批和缺乏规划。无序竞争,家家都吃不饱,每天都新开业一批,每天也同时关闭一批旧店,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建议政府在审批环节做好规划的同时,对餐饮要有准入机制。尤其要打击脏、乱、差的无证经营餐厅,那是引发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重点隐患,要下大力消除。
建议创建“绿色餐厅”计划,其实也是对目前餐饮脏、乱、差、无证经营、安全隐患重重等现状进行的破题之策。通过政府的主导宣传,使创绿工程得到企业的支持,进而使绿色餐厅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让无“绿色餐厅”标志的餐饮店不具备竞争性,消费者不认可,逐惭淘汰无证经营的,不诚信经营的,不低碳环保的,安全有隐患的餐厅。形成新的市场准入机制,是对以前无序审批的补充新策,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南京的餐饮业成为全国的亮点。
二、破解餐饮融资难题
餐饮企业大多是租房经营,是轻资产,可抵押物少,往往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条件,致使很多企业在扩张中遇到资金瓶颈,迟滞了发展速度,甚至错失发展机会。建议政府部门考虑行业的特点,餐饮行业往往资金使用率高,流动率快,天天有资金流水等特点,可由政府牵头建立餐饮专项资金池,其他金融资源同时注入,打造针对餐饮行业的融资平台,助力餐饮业做大做强,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特大型中心城市的格局,使美食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三、协调水电气公共资源,降低餐饮企业营运成本
餐饮企业是用水、电、燃气的大户,尤其是燃气方面用量甚大。但奇怪的是,如此用气大户却没有享受到批发价,反而承担工业用气的价格,使企业大呼吃不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餐饮企业觉得待遇不公平。餐饮商会多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做出有利于行业发展,切实为餐饮企业降低成本的政策,却往往不了了之。因此恳请人大常委会领导走进餐饮企业,参观厨房后场,调查水电气的价格,为餐饮企业发展注力。
四、打造南京美食名片,使“京苏大菜”名扬天下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文化底蕴深厚,京苏大菜、秦淮小吃、民国大菜等特色美食文化大放其彩,深受消费者喜爱,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佳作。2017年9月8日“南京大牌档”、“清真奇芳阁菜馆”在美国纽约“南京周”期间,走进了联合国,用南京的美食美味招待各国的文武大使,受到各方好评。虽然南京的美食文化底蕴深厚,但名气却不彰显,与南京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定位不相符合,主要是宣传力度和市场培养力度不够,文化挖掘不够,政府对餐饮行业的投入不够。杭州市政府为打造“杭帮菜”品牌,每年拨专款2000万给杭州餐饮协会,专项负责杭帮菜的品牌推广和宣传,通过几年的努力,“杭帮菜”的国际影响力已超过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的“京苏大菜”和“民国大菜”,甚是可惜。我们呼吁政府也设立专项经费,着力打造南京的美食品牌,加强推广和宣传力度,加大名企名店的培养力度,使南京的餐饮美食具有更广泛的经济拉动力和品牌号召力。
五、着力解决餐饮行业用工难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独生子女的80、90后普遍不愿意从事脏乱差的餐饮服务行业,致使行业普遍缺乏人手,全行业的用工荒早就显现,现在餐饮一线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大妈级、大嫂级,年青的服务员逐年减少,有些餐厅一个服务员负责N个包间,每天忙不过来,能够把饭菜及时上桌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像以前有很好的服务和规范标准,导致餐饮行业服务水平全面滑坡。一方面是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已经占到企业经营成本的25%左右,二是用工来源减少,导致人手缺乏。我们建议政府采取对策帮助餐饮企业破解这个难题,一是政府的廉租房补贴基金向餐饮企业倾斜,补助外来南京务工的服务人员在租房方面的政策支持,减轻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支出压力,从而减轻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压力,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安心选择餐饮行业。二是联系酒店旅游学校,形成对口支持,把人才留在南京,让有专业知识的专业技能人员能够从事餐饮业,助推行业发展。
六、建立统一的进口采购平台
我市的很多三文鱼、牛肉、奶酪、海鲜等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各家都需要做报关,检验检疫等工作,造成大量资源重复消耗。建立政府主导打造统一的进口平台,在统计需求后统一向全球采购,这样一方面在源头把控好了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成本压力,降低采购的食材成本,进而减少通关手续,使全市餐饮形成品牌和合力,有利于餐饮行业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