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履职 > 代表建言

仇学富: 关于南京石榴新村危房消险片区改造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05-19 10:50]    字号:

 

石榴新村基本情况石榴新村位于秦淮区,紧邻新街口中心区(南部),该片区房屋总建筑面积 2.36万平方米(居民2.29万平方米、工企0.07万平方米),权证居民 388户(均为非成套住宅),工企单位 2家(均为非商业办公),常住户籍 510户,自然家庭约 870户,人口约 1428人。该片区况较为复杂,还涉及 1条代征道路和2处不可移动文物。待征道路面积约3235㎡;小王府巷5号,面积约1176㎡,产权单位系南京电线电缆厂,涉及28户承租户;小王府巷16-18号,面积约1534㎡,产权单位系区房产局,由白下房产经营公司管理,涉及35户承租户。
    该片区房屋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非成套住房,居民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动手改造家园,属民房改造产。后因下放回宁人员人口增加、居住困难,于七八十年代开始陆续翻建,属于典型的危房片区,普遍居住面积小、居住条件差、人员居住拥挤,区域内建筑物密集,楼与楼之间仅能一人通行,被称为握手楼”“一线天,与省会城市核心区和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大部分房屋疑似C级、D级危房,私搭乱建问题严重,年久失修,存在极大的安全及消防隐患,原居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亟需尽快纳入整治。
    片区若实施削除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根据宁政复【2019101号文件规定:翻建房屋参照享受保障性住房相关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定要求执行。该片区部分房屋仅有土地证、没有产权证,部分房屋两证均没有,需进一步明确办理产权注销手续的路径和流程。
    2、根据宁政复【2019101号文件规定:同一对象适用于国家、省和市等政策支持,本方案暂未明确的,从其规定执行。参照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作法,将片区整治列入城市更新范畴,可向银行争取资金支持。但目前没有上位法支撑,南京市对于城市更新的定义、适用范围、实施政策等相关内容没有出台相应指导性规范文件,可能影响项目融资工作。
    3、片区内居民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无法确权,因此,无法申购保障性住房,致使片区居民因家庭人口增加、居住困难,只能不断翻建以满足居住需求。建议:进一步明确上述情况申购保障性住房的路径和流程。
    4、经对接,房产部门可筹集少量45㎡最小户型安置房源,并按市场供应价供居民购买,但是该地块居民家庭结构多为一家多口、一户多人,45㎡房源不符合实际需求,无法满足居民分得开、住得下的愿望,且16000/平方米的价格,居民也无力承担。建议房产部门提供多种面积的优质房源供愿意迁出居民选择,从而达到稀释人口的效果。
    5、按照目前设计方案,拟配建公寓、商业和住宅,造成住宅面积严重缩水,无法通过改造真正解决居民居住困难的实际问题,违背了消除安全和消防隐患、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初衷。建议优先考虑居民居住需求,坚持 拆一还一、原址新建原则进行改造方案设计。
    鉴于上述情况,市人大代表非常关注,近年来已多次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在努力,但区政府的财力和可用资源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改善该片区的状况。目前该片区存在的隐患已不容乐观,也会对新街口中心区的作用地位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即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已迫不容缓,越往后难度更大、存在的隐患也越大。

建议:

1、建议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高度重视石榴新村片区消险项目上,创新工作路径,比如说南京市安居集团与秦淮区政府合作成立相关公司,共同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2、探索不可移动文物就宾平移的可能性,释放最大空间。
    3、迅速组织专门班子,研究目前已收集的民意。目前秦淮区正在对地块内居民实际居住情况、家庭困难程度、测绘面积、婚姻状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和分析;同时开展民意调查、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居民对改造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初步梳理居民想法如下:
   1)经过多轮危房消险改造的宣传,大部分居民已表示了解,但仍要求参照征收给予相应的补偿补助。
   2)要求改造过程能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满足居民分得开、住得下的愿望,切实解决该片区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
   3)对因生活需要而建设的自建房,要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给予认定。
   4)片区内家庭、经济困难群众较多,对超出5%以外面积,按照竣工支付时同地段二手房评估价的80%交纳购房款的政策,反应强烈,要求根据危房消险等级C/D级,按照“226”/“334”支付。
    我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石榴新村片区安全消除项目,并作为一个试点民生工程列入重点项目加以推进,若实施成功在全国大城市都具有典型意义,建议在这个项目实施上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在程序、手续办理、资金房源保障上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

南京市人大